01杭州临平区“运河邻里”崇贤前村农贸市场因外国游客逛菜场火出圈,外国游客爱逛本地菜场成浙江对外开放新潮流,如韩国游客在58号摊位购买水果,交易额达150多元。
02中国持续扩大免签范围,与多国互免签证协定生效,点燃入境游热度,目前中国已与158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,政策红利降低国际游客出行门槛,他们开始探索非传统旅游目的地。
03今年上半年,经浙江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48万人次,同比增长38%,其中享受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达12万人次,同比增长158%,菜市场成为打卡热点,外国游客想全方位感受中国。
04全国菜市场正以多元形态“出圈”,如昆明篆新农贸市场融入滇剧表演,哈尔滨道里菜市场增设俄文公示牌等,菜市场从单纯交易场所蜕变为城市文化符号,西湖区文二菜市场开通文旅服务等吸引外国游客。
05杭州菜场国际化接待经验有20多年积淀,前村农贸市场改造后提供便捷智慧服务,增添数字化装备,吸引外国人驻足,更多菜市场转型升级,如文二菜市营收同比增加78%,未来菜市场或成全球游客难忘的中国记忆。
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,仅供参考
展开剩余84%水果摊前,一群韩国游客像逛商场般悠闲挑拣生鲜果蔬,最终拎着满满当当的购物袋满意离去。
发生在杭州临平区“运河邻里”崇贤前村农贸市场的一幕,最近意外火出圈。许多网友觉得新奇。然而对于杭州各大农贸市场的摊主而言,却已是日常——外国游客爱逛本地菜场,早已不是新鲜事,而是浙江对外开放的新潮流。
受访者供图
外国游客爱上逛菜场
前村农贸市场58号摊位前,摊主杜女士正麻利地将刚运来的黄桃、蟠桃码放整齐。
“当时一群韩国朋友来市场参观,还有翻译跟着帮忙沟通。”杜女士回忆,他们拿起黄桃闻了闻,又翻看蟠桃的成色,最后一下子挑了几十颗,算下来有150多块钱的交易额。在她看来,这些“跨国订单”不仅是对自家水果品质的肯定,更是农贸市场吸引力升级的表现,“以前总觉得做的是街坊生意,没想到现在还能接待外国朋友。”
翻阅国内外各大平台,中国菜场的频频出圈,近年来集中呈现。随着中国持续扩大免签范围,与马来西亚、阿塞拜疆等多国互免签证协定陆续生效,叠加对拉美五国、海合会国家的单方面免签政策,直接点燃了入境游热度。
目前中国已与158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定。政策红利降低了国际游客的出行门槛,而他们也开始倾向于探索非传统旅游目的地。
韩国首尔游客SHIN JISU就是其中典型代表。来到中国前,她早已被网上各种超市、菜市场的视频吸引了眼球。“有很多韩国没见过的蔬菜、水果……”因此,这次来到杭州,她没有特别规划行程,只希望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,体验放松的行程。
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小伙YEONG HONG ZHANG,刚刚结束愉快的杭州自由行。免签政策之后,他多次来到杭州,不仅去了西湖、灵隐寺等景点,还专门到凤起农贸市场等地,体验本地人生活。
“这里的酥鱼特别好吃!”本地人寻常生活在他眼里却是新奇风景。“我喜欢下厨研究美食,所以住所周边有菜市场的话会逛逛。”他说,很多美食物美价廉,以前没见过,让他觉得十分有趣。
今年上半年,经浙江口岸入出境的外国人(仅旅客)达48万人次,同比增长38%,其中享受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达12万人次,同比增长158%。
小小菜市场成为打卡热点,意味着很多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“走马观花”式打卡,而是想全方位感受中国。
烟火气里的文化新坐标
放眼全国,菜市场正以多元形态“出圈”——
昆明篆新农贸市场,将滇剧表演融入市井烟火,游客在选购黑老虎、五色糯米饭时,可同时欣赏非遗戏曲;哈尔滨道里菜市场增设俄文价格公示牌和东北特产文创区,日均接待国际游客超5000人次;杭州崇贤前村农贸市场,以智慧管理系统和国际化服务,成为城市文化符号的典型样本……
这也不难看出,菜市场能成为外国人爱逛的新景点,背后是它们正从单纯的交易场所,蜕变为城市文化符号。
西湖区文二菜市场就是典型。今年以来这里开通文旅服务、研学讲解等,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。4月20日,文二菜市就迎来过一批客人——14位国际青年。一碗拌川、一杯咖啡,甚至一把小葱——都能让外国人惊呼:“原来中国菜市,才是隐藏的顶流!”
在杭州乾禧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玄光天看来,外国游客的旅游偏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。“他们除了逛西湖、运河等传统山水路线,也希望感受数智之城的魅力。”他认为,外国游客青睐杭州菜场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感受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市井烟火气,二是体验杭州菜市场与国外不同的特色。
为了迎合新趋势,2023年他们已推出数字经济旅游新产品,将前村农贸市场的智慧管理系统、老板电器“未来工厂”的无人智产、阿里巴巴旗下菲住布渴“无人酒店”的智能化服务设施等纳入线路,深受外国游客青睐。
这种转变不仅重塑了国际游客对中国的认知,更以市井烟火气为纽带,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新桥梁。菜市场,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定义,成为展现浙江文化的新窗口。
走红之后迭代焕新不止
眼下,菜场的走红,也带动了本地从产业到环境的全方面转型。
事实上,杭州菜场的国际化接待经验已有20多年积淀。前村农贸市场运营方、杭州禾泽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金长,早在2005年就因接待多国政要和外宾团队被媒体称为“菜场外交官”。
当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首批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,古荡农贸市场便是首批之一。作为当时古荡农贸市场的负责人,日常接待外国游客的任务也落在了金长身上。
有了古荡农贸市场的经验,2023年前他牵头完成前村农贸市场提升改造,成功跻身省三星级农贸市场行列。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一改往日喧闹嘈杂的景象,为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、智慧的农产品购买服务。
受访者供图
感受到外国人对杭州科技的兴趣,他又增添了不少数字化新装备。前村农贸市场入门处有一块电子屏,屏幕上当日菜价、农产品安全检测情况、商户信息、实时人流量等实时展现。据菜场的商户们说,这也是最吸引外国人驻足的地方。“我们还在打造五星级农贸市场,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。”金长说。
在这里,顾客的每一笔消费,都会通过市场统一的电子称重系统录入进去,农贸市场内销售的农产品,也可以随时送到检测室检测农残等。这一改变,不仅让外国人更有兴趣,也让本地市民买得更放心。
眼下,更多的菜市场在“网红”潮流中迎接新趋势,不断转型升级。
文二菜市以智慧化转型,今年营收已同比增加78%,东山弄市集升级民生服务带动客流量上涨25%。古荡民国风情、骆家庄园林连廊、松木场西湖元素三大高颜值菜市也焕新回归。临近中国美院的转塘南街菜市,还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,举办音乐快闪、艺术市集等活动,打造“能逛、能吃、能玩”的复合场景。
“菜市场是城市最真实的切片,当它被赋予文化和科技内涵,便成为了跨越国界的语言。”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卞显红说。
未来,承载着烟火气的一个个菜市场,或将成为全球游客心中难忘的中国记忆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发布于:北京市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